受客運服務供給優化升級、公眾出行習慣變化的大趨勢影響,客運行業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客運站已進入新發展階段。其供給結構、發展模式和增長動力都將發生調整。在此背景下,近日公布的《關于加快推進汽車客運站轉型發展的通知》(簡稱《通知》),對于著力推動客運站轉型發展,優化利用現有客運場站資源,明確未來道路客運場站發展方向,加快道路客運場站轉型升級步伐,具有重要意義。
新形勢有新要求
交通強國背景下的綜合運輸體系建設,要求加強各方式的一體化銜接。《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明確了打造“全國123出行交通圈”,提出要構筑多層級、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秶揖C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樞紐城市及樞紐港站“三位一體”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系統。道路客運場站是綜合交通樞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更進一步加強與鐵路、民航、水運等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探索“鐵路+公路”“民航+公路”“公路+公路”等聯程運輸模式,發揮好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整體協同優勢。要圍繞道路客運“基礎性、銜接性和多樣性”定位,當好綜合運輸的“神經末梢”“連接件”,充分發揮道路客運靈活、門到門的比較優勢,實現道路客運與其他運輸方式銜接互動、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減少惡性競爭,提高協同能力,發揮道路客運的比較優勢。
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出行需求,要求優化場站建設運營模式。隨著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產業結構加速調整,消費結構加速升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的客運需求將持續增加,交通出行需求呈現門到門、小批量、個性化、多批次的特征。道路客運場站則需要適應這種點到點個性化上門接送的需求,提供個性化、高品質的運輸服務,發揮快捷舒適、靈活調配、經濟高效的優勢,既要滿足傳統定點定線等常態化出行需求,又要針對不同群體的分類分層的客運需求,提供滿足個性化、定制化等多元出行服務,優化供給結構,為人民群眾提供高品質、多元化的出行服務提供有力保障。未來道路客運場站應“化整為零”,充分發揮道路客運小而靈活的優勢,弱化道路客運站的規模聚集客流效應,增設道路客運服務網點,擴大道路客運站的覆蓋面,實現多點協同發展。
新《客規》下定制客運的發展,要求場站完善客運組織形式。2020年,交通運輸部修訂發布了《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為充分發揮道路客運門到門、點到點優勢,滿足旅客便捷乘車需求,《客規》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改革舉措。一是發展定制客運。明確定制客運車輛可以不進站,在客運班線的起訖地、中途??康刈屗诘氖锌h城區根據乘客需求靈活???;二是發展客運站“一站多點”模式。鼓勵客運站在其所在的城區范圍內的客流密集地點設立??奎c,僅需辦理備案,方便客運經營者增補??空军c。三是放松中途下客管制。允許客運班車在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城市管理相關法規的前提下,在起訖地、中途??康厮诘某鞘惺袇^、縣城城區沿途下客。定制客運即在線路不做任何變化情況下,通過客運站“一站多點”模式,讓旅客回流。未來道路客運場站應充分發揮道路客運小而靈活的優勢,增設道路客運服務網點,依托招呼站、公交站、旅游景點、酒店、機場、學校、醫院、園區、超市、鄉鎮等人流集中點且具備條件的地點設置。實現公眾出行服務站點上車、按需下車,方便老百姓通過“少聚集”出行。
運輸與旅游融合的行業趨勢,要求場站積極拓展旅游服務功能。我國已進入大眾旅游時代,旅游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運輸服務和旅游融合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轉換為交通供給體系質量效益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旅游運輸服務需求的矛盾。從當前行業發展現實來看,旅游運輸是道路客運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道路客運行業與旅游行業之間有著天然的互補優勢,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對客流集散地及景點之間的交通、服務銜接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道路旅游客運作為旅客觀光旅游的重要承載工具和旅游方式之一也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要在一體化上下功夫,依托客運站一體化規劃建設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客運線路,實現客運站與景區景點的“無縫對接”。另一方面,要在融合化上下功夫,要結合各地自然、人文資源特色,實現交通出行、交通氣象、旅游咨詢、特色購物等功能在集散中心的集聚融合,全力為旅客提供“無縫化、全方位、多功能、一站式”的綜合服務。
道路客運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要求場站深化綜合開發力度。交通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礎性行業的特征日益突出,由此交通行業呈現出與各產業日益融合發展的趨勢,“交通+”的平臺式發展理念被頻繁提及,現階段交通與部分產業的融合發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運輸服務作為傳統產業,同樣不能停留在產業鏈的低端和“微笑曲線”的底端,必須準確把握運輸發展動力的時代變化,加快形成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動力的發展局面,推動運輸服務與產業鏈上下游、前后向融合發展。隨著道路客運行業經營日趨困難,在保障道路客運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利用客運場站資源進行綜合開發,拓展商業、旅游集散、郵政、物流和汽車后服務等服務功能,改善企業經營狀況,助力道路客運轉型升級成為了重要的途徑。在道路客運場站建設郵政快遞專用處理場所、運輸通道、裝卸設施,實現郵件快件集中安檢、集中上車,尤其是推進農村道路客運場站、郵政快遞網點、物流配送站等的融合發展的實踐較多,進一步提升了城鄉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客貨郵融合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
新一輪技術產業變革,要求創新客運場站服務模式和業態。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孿生等新一代技術的發展,為面向乘客提供全程規劃、個性化精準化服務、全方位體驗提供了技術支撐。未來客運企業與游客的線上線下互動會更加頻繁,定制化的出行需求將呈現爆發式增長。這就要求借力“互聯網+”推動變革與創新之勢,推動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在道路客運領域的廣泛應用,加快傳統客運服務體系改造升級,創新客運組織模式,推動實現交通精準信息服務,精細數字監管。如優化乘客出行體驗,通過部署刷臉自助購取票機、人臉識別驗票檢票閘機、上車引導等智能化設備,優化購票、取票、實名制驗票、檢票、上車出行流程,實現乘客無紙化綠色出行、無擁堵刷臉便捷出行等,改變了以往人工售檢票、安檢等流程,實現了道路客運場站服務的智能化和智慧化。
定位要準,思路要廣
從交通網絡功能看,道路客運場站是綜合客運樞紐的重要組成,是道路旅客運輸網絡的節點,是聯系城鄉交通的有效紐帶,是交通運輸公共服務的支點。
從設施運營功能看,道路客運場站是運輸組織和信息服務的場所,是道路旅客集散換乘的設施,是道路客運行業管理的抓手。
從經濟社會屬性看,道路客運場站是區域發展的窗口,是城市開發的引擎,是產業融合的依托,是具有公益性的交通基礎設施,是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公共場所。
從發展思路上,主要推進六個轉變:
向公益化轉變。要適應道路客運場站由兼具公益性和經營性向公益性為主轉變的趨勢,針對綜合客運樞紐、等級客運站和農村客運站等不同類型,推動出臺差異化的土地、財稅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對公益性服務給予運營補貼,確保維持客運站的基本運營,做好對農民工、學生等群體的基本出行保障。
向綜合化轉變。要進一步加強與鐵路、民航、水運等各運輸方式的銜接,當好綜合運輸的“神經末梢”“連接件”,推進綜合客運樞紐建設。
向小型化轉變。要適應人們個性化、多樣化、多批次、高品質的交通需求特征,道路客運場站應“化整為零”, 減少一級、二級汽車客運站的規模和數量,大力發展便捷車站和招呼站,明確等級汽車客運站、便捷車站、招呼站的布局、功能和服務區域。
向融合化轉變。要適應當前道路客運行業與相關行業深入融合的趨勢,需要深化利用客運場站資源綜合開發,拓展商業、旅游集散、郵政、物流和汽車后服務等服務功能,助力道路客運轉型升級。同時推進農村道路客運場站、郵政快遞網點、物流配送站等的融合發展,提升農村客運場站可持續運營能力。
向智能化轉變。要推行道路客運電子客票、非現金支付和人臉識別等新技術,探索推進聯程聯運和一票制服務。鼓勵汽車客運站采取安檢智能化、報班和檢票自助化等服務模式,提升道路客運場站及工具智能化、數字化水平,打造“智慧車站”,提升車站自身運營效率。
向品質化轉變。加強出行信息咨詢、提供無障礙出行、行李托運、專用候乘等便民利民服務,注重與城市公交、出租車等的無縫銜接,保留人工服務窗口,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咨詢、指引等便利化服務和幫助。
方向明確,務實落地
市級客運站。優化現有客運場站規模布局,市級汽車客運站要發展規模適宜、選址合理的客運站,研究以土地資源置換等方式重新調整場站空間布局,有高鐵火車站、民航機場的城市,原則上不再新建獨立的一、二級汽車客運站。推動道路客運站與高鐵站、機場等一體化規劃建設,推動不同交通方式站場集中布局、空間共享、立體或同臺換乘,優化安檢流程,方便群眾換乘。針對目前客流個性化、定制化、碎片化特點,大力發展小型的便捷車站和招呼站,在大型市場、產業園區、學校聚集區、旅游風景區、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客源密集區域建設適宜的道路客運??空?,形成分布廣泛、換乘方便、層次清晰的汽車客運站體系。推動客運場站資源綜合開發,在保持客運站基本服務功能和確保安全前提下,拓展商業、旅游集散、郵政、物流和汽車后服務等服務功能。加強現有場站升級改造,提升車站自身運營效率,鼓勵汽車客運站采取安檢智能化、報班和檢票自助化等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水平,打造“智慧車站”。
縣級客運站。優化現有客運場站布局,綜合考慮縣城交通需求、交通與城鄉交通、對外交通銜接,適當控制場站數量,支持客運站成為對外交通、城區交通和城鄉交通的轉換節點。積極拓展客運場站功能,引導存量縣級客運站充分利用候車廳、售票廳等設施的閑置空間開展商業開發,因地制宜拓展旅游客運、商業服務功能,結合縣級農村三級物流節點構建,拓展客運場站物流服務功能。深化城鄉交通場站融合共享,引導客運站與公交樞紐站在同一場區內集中布設,支持閑置停發車場引入城市公交車輛停放、發車,提高城市公交、道路客運銜接水平,強化道路客運與公交、出租、社會車的換乘銜接。
鄉鎮客運站。優化選址,鼓勵在鄉鎮中心、人口稠密、老百姓出行方便的位置建設鄉鎮客運站,探索以土地資源置換等方式重新調整場站空間布局。明確功能,綜合考慮綜合服務站功能需求與構成,統籌規劃建設標準適宜、規模合理、功能實用的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鼓勵存量鄉鎮客運站與郵政快遞網點、物流配送站、農村超市及農業服務場所深度融合,提升客運場站可持續運營能力,拓展物流、郵政、農村旅游、農村商超、電子商務、農機化肥等綜合服務功能。積極創新管養方式,在不改變產權和服務功能的前提下,通過招標、委托管理、以商養站等方式開展鄉鎮客運站日常維護;將客運站劃歸鄉鎮政府運營、管理及維護,促進城鄉交通運輸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
村級客運站點。優化選址,鼓勵在街頭村口、人口集聚、百姓出行方便的位置建設??空净蛘泻粽?,結合農村公路建設和農村客運線路走向綜合設施。明確形式,農村客運站應以??奎c、招呼站為主要形式,可與商店、學校、村委會等標志性建筑結合設置。積極創新養護管理方式,在不改變產權和服務功能的前提下,突出地方政府責任,將客運站與農村公路一體劃歸鄉鎮政府運營、管理及維護。拓展物流、郵政、農村商超、電子商務、農機化肥等綜合服務功能,促進客貨郵融合發展。
(作者: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中心總工 劉振國)